首頁 |
|
全國首條時速350公里市域高鐵開通試運營
近日,由中鐵二十一局參建的山東濟南至萊蕪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。
濟萊高鐵全長117公里,全國首條時速350公里的市域高鐵。中鐵二十一局濟萊高鐵站前工程2標項目,線路全長18.461公里,主要施工內容包括隧道6座、橋梁7座、區間路基1.251公里及CRTSIII型板式無砟軌道36.92公里。
全長4812米的寨山隧道,為濟萊高鐵全線最長隧道,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。隧道洞身穿越巖溶、圍巖失穩、順層偏壓等不良地質區域,局部圍巖破碎,節理裂隙發育,安全風險高;洞內裂隙水十分豐富,涌水量最高一天達34000立方米,可注滿16個標準游泳池,施工難度極大。施工中,參建人員堅持“弱爆破、短進尺、強支護、早封閉、勤量測”的原則,采用超前地質預報、3D掃描成像技術精確測量開挖輪廓面等先進的技術手段,并組織專家對安全步距、施工工法進行論證,確保隧道施工安全。
為攻克炸藥單耗大、隧道通風排煙、巖爆等難題,他們引進水壓爆破施工技術,利用在水中傳播的爆破應力波對水的不可壓縮性,使爆炸能量經過水傳遞到炮眼周圍的圍巖中,有利于巖石破碎,同時炮眼中有水起到了霧化降塵作用,大大降低粉塵對環境的污染;購置多功能作業臺架、濕噴機械手、液壓仰拱棧橋、自動鋪掛臺架等先進工裝設備,大大提升了隧道機械化、標準化、規范化的施工能力與作業水平。
全長1234.2米的南曹范村特大地質復雜、橋施工難度大,大多樁位處存在溶洞,地質情況十分復雜,屬于地質災害危險性較大的區域。根據溶洞的不同特點,項目部采取單雙護筒跟進成孔,確保成樁過程中不漏漿、或雖漏漿但不發生坍孔,保證樁孔順利成孔、成樁。連續梁主墩0號塊采用鋼管支架施工,懸臂段采用掛籃法施工,邊跨直線段采用盤扣式滿堂支架施工,確保了橋身在空中精確合龍,為全線首聯合龍的懸灌連續梁。
在無砟軌道施工中,該項目部堅持“大干快上”,優化施工方案,科學配置資源,實行領導包保制,管理人員24小時輪班上崗,全員奮戰一線不停工,鉚足干勁與時間競速,促進生產提質增效。針對無砟軌道施工高精度、高標準要求,他們以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,對技術測量、過程控制、混凝土配比嚴格把關;落實全過程“三檢”,使各道工序施工流程化、程序化、常態化,確保無砟軌道按期優質完成,是全線首家完成無砟軌道施工的單位。
此外,施工區域處于一級水源保護區,他們還堅定“綠色施工、環保先行”的目標和持續發展的理念,技術團隊從“硬件”入手,廣泛應用“四新”技術,在項目策劃過程中尋找優化點,從工序、工藝、材料等方面進行策劃、實施驗證,保證了施工要求達到環保和節能目標。
濟萊高鐵是山東省會濟南“米字型”高鐵網的重要組成部分,通過濟南東站與石濟高鐵、濟青高鐵聯通,接入全國高鐵網,結束了濟南市萊蕪區、鋼城區不通高鐵的歷史。建成通車后,對進一步完善山東高鐵網結構、便利沿線群眾出行,打造山東“軌道上的省會經濟圈”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。